美国围剿华为始末:我们已别无选择
2020-05-23 12:02:29
  • 0
  • 4
  • 3

作者:缓缓君

来源:缓缓说(ID:huanhuanshuo520)

美国又开始对华为下狠手了。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公告,修改了针对华为的技术“封锁”规则。

这项修改后的规则极为霸道。

因为它限制的不仅仅是美国企业(给华为提供芯片和服务),还包括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公司。

无论这些公司是哪个国家的,只要在生产过程中有用到哪怕一点点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都要经过美国的批准才能给华为提供服务。

举个例子。

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中国公司,如果想要给华为生产芯片,也必须请求美国政府的批准,否则中芯国际自己也可能遭到美国的制裁(至于为什么中芯国际也要受禁令影响,后面会进行解释)。

美国这是想把华为往死里整。

回顾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是蓄谋已久,并且不断升级的。

以下是美国打压华为的时间线和一些标志性事件(其中一部分在去年的文章中就已经理过了):

1.暗中调查

美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针对华为的?

确切时间我们无从知晓,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至少从2016年起,就在调查华为是否涉嫌违规向伊朗出口通信设备,只是一直没有公布过相关调查的结果。

为什么没公布?

最大的可能就是证据不足。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美国一定会用对付中兴的方式来对付华为(2018年4月,美国以中兴曾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为由,对中兴实施了出口禁令)。

2.禁止华为手机进入美国市场

2018年1月,中美贸易战还没有开打,中兴事件也还没有爆发,那个时候华为手机还曾指望进入美国市场。

为此,华为曾和美国电信运营商AT&T签约合作,准备通过AT&T的渠道去销售华为手机。

然而,就在华为准备公开宣布这项合作的前一天,AT&T突然单方面取消了和华为的合作。

原因是遭到了美国政界的反对。

18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要求FCC对华为和AT&T的合作展开调查,并最终导致双方合作计划的流产。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不无愤懑地表示:

“我们过去很多年,在美国的所有收购,都被美国政府CIF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给否决了,这对我们造成很大损失,你给别人的定金钱都付了,也给你否决了!

本来明天下午大会主题演讲,我正式宣布旗舰手机Mate10 Pro进入美国大运营商的前夕,突然被取消,造成我们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对美国那么开放,而我们在美国却被害成这样!”

3.跨国抓捕华为高管孟晚舟

2018年12月1日,美国指示加拿大扣留了华为CFO、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

根据听证会上控方律师的陈述,早在2018年8月,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院就发出了针对孟晚舟的逮捕令。

只不过,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

2018年11月29日,美国得知孟晚舟将从香港出发飞往墨西哥,中途会在加拿大转机,于是他们要求加拿大在孟女士转机时实施扣留,并将其引渡到美国。

至于抓人的理由,则非常牵强。

根据控方律师在法庭上的指控,2009年-2014年间,华为涉嫌通过其非官方的子公司SkyCom与伊朗做交易——这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

而孟晚舟的律师则反问控方,如果美国认为华为存在欺诈行为,为什么指控的不是华为公司,反倒是要指控华为员工?

这一反问直指问题的关键。

如果美国觉得华为有问题,要针对的也应该是华为这家公司,而不应该对华为的员工下手。

否则的话是不是华为的每一个人,美国都可以抓起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在于,美国以国内法为由,对第三国公民实施跨境抓捕的行为,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如果默认了美国的这种做法,那么将来美国想抓谁,只要提出一个指控,就可以在全世界100多个和他们签了引渡条约的国家实施跨国抓人。

这种做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是极坏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依然要这么做?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推测:

美国想用对付中兴的办法来对付华为,但又证据不足,于是他们想从孟晚舟那儿获取证据。

只是,事态的后续发展并不如美国所愿。

孟晚舟的案子陷入了漫长的司法程序,而华为在5G技术和基站的建设上,已经领先一步了。

美国等不及了。

4.特朗普公开表示,美国必须在5G竞赛中取得胜利

2019年4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宫发表了下面这段电视讲话。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特别值得注意:

“这是一个重大声明。因为你知道,有人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比赛还没有结束。美国公司必须引领世界蜂窝网络技术,5G网络必须安全,必须强大,需要保护他们不被敌人掌握。我们是有敌人的。”

特朗普在演讲中表示,美国不能允许有其他国家在5G领域超过他们,甚至是直言不讳地用“敌人”(enemy)来称呼美国的竞争对手。

这个敌人是谁?

唯有华为。

5.美国着手对华为实施第一次“封杀”

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警惕“外国敌对势力”对美国通讯系统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并以此为由授权美国商务部,有权禁止“对国家安全制造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相关交易。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及其附属的70家公司列入实体名单( Entity List ),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购买零部件和技术。

一直以来,美国都抓不到华为的把柄,无法名正言顺地对其进行封杀,但美国又无法容忍华为在5G技术上超过他们,于是美国选择了动用总统的行政特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去修改自己以前制定的规则。

我把这种做法称之为“规则霸权”,即:

先制定一套对美国有利的规则,并要求全世界按照这套规则来,但如果有人在这套规则体系下依然能对美国形成挑战,那么他们就会通过改变规则(或者重新定义规则)来打压你。

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又在短时间内向自己的盟友、企业以及行业协会施加压力。

于是你就会看到,仅仅在美国公布禁令的半个月后(即2019年5月30日),华为就遭到了各方的“围剿”(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

(截图来自我之前的文章)

针对华为的围剿一度也出现过转机。

2019年6月底,中美最高领导人在日本大阪G20进行了会晤。

特朗普于当天表示,将解除对华为的限制。

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对华为的禁令始终都没有放松。

2019年10月7日,《华盛顿邮报》刊发了美国研究公司 Mobile Experts 的一篇分析文章,文章称,美国对华为的封锁效果将很快就见到分晓,因为按照他们的推算,华为制造5G模块所需的关键零部件,马上就要耗尽了。

比如高端的FPGA芯片,过去华为都是从赛灵思购买的。

美国分析师认为,在赛灵思断供后,华为原有的库存最多只能维持到11月。

一旦库存用尽,华为将陷入困境。

然而,就在几天后,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在媒体圆桌论坛上表示,不含美国元器件的5G模块产品已向全球发货。

“5G有一部分模块是含有美国元器件,有一部分不含美国公司元器件,从产品来看,没有任何差异,这种产品都是混合发货的,很难说哪个国家发的是哪种产品。”

这并非虚张声势。

截止今年2月20日,华为已获得91个5G商用合同(其中欧洲47个,亚洲27个,其他区域17个),5G基站发货量超过60万个。

事实证明,在5G这条赛道上,华为已不再依赖美国的芯片和零部件(当然,这里仅仅指硬件,而不包括软件,但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华为的另一个主战场是芯片设计,冲锋陷阵的是海思半导体。

海思的前身是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004年的时候从华为独立出去,现在已经是中国最顶级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没有之一。

去年美国第一次封杀华为时,海思总裁何庭波曾连夜发了一封给全体员工的信件。

在这封信件中,何庭波称公司多年以前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

为了这个假设,海思员工在数千个日夜默默打造了“备胎计划”,为的就是哪一天美国给我们断供了,我们还可以启动备胎转正,以确保华为能够在“极限生存”条件下活下去。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壮(何庭波将他们的备胎计划称之为“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我也很庆幸,庆幸中国有那么一群既懂技术,又有情怀的大牛,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埋头苦干,默默努力。

一年过去了,海思做得怎么样了?

海思的势头很猛。

根据 CINNO Research 的产业报告,2020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中,海思(HiSilicon)的SOC芯片市场占有率已超过高通,达到了43.9%(而去年同期海思的份额为24.3%)。

另据 IC Insights 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海思半导体于2020年第一季度升至全球(无晶圆)半导体行业前10,排名一次性上升了5位。

从通讯领域到芯片设计,华为在美国的百般刁难和极力打压下,表现出了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精神。

华为成功地挫败了美国对其发动第一轮的围剿。

但是,美国不会就此放过华为。

6.美国再次修改规则,实施新一轮的封杀

早在去年12月,彭博和路透社就放出消息,说美国商务部可能会在2020年的1月17日,将针对华为的出口管制美国技术标准从25%调到10%,以中断台积电等非美企业对华为供货。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美国的第一次封锁主要是限制美国企业对华为的供货,而对于非美国企业,如果有用到美国的技术,那么只要美国技术占比不超25%,则不受禁令限制。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的。

比如5G领域,华为有专利,高通有专利,中兴、诺基亚和爱立信也有专利。

美国第一次封锁华为时把(针对非美企业的)技术标准的比例设置在25%,必然是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推演的。

他们想要在封锁华为的同时,又不让美国的吃相显得太难看。

然而华为的顽强出乎了美国的意料。

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美国商务部就开始蠢蠢欲动,想要通过下调技术标准的比例,好让自己的“长臂管辖”可以管到更多的外国公司,迫使其一起来遏制华为。

这其中,台积电就是美国重点“关照”的对象。

台积电(TSMC)是中国台湾的一家晶圆代工企业。

所谓的晶元代工,简单理解就是把芯片生产出来。

就拿手机SOC芯片来说,无论是(华为)海思的麒麟,苹果的A系列还是高通的骁龙,芯片设计公司只做设计部分,但从设计到产品成型,需要由台积电这样的公司来完成制造环节(晶圆代工)。

越是先进的芯片,对制程工艺的要求就越高。

现在能量产5NM(纳米)芯片的,全世界只有台积电一家。

在台积电之后的是三星,他们能量产7NM的芯片;再往后是英特尔,能够做到10NM;而中国的中芯国际,目前的制程工艺水平在14NM。

台积电的制程工艺技术最为先进,并且其全球市场份额占到近6成,相当于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卡住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末端。

美国自然是希望能把台积电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台积电自己也很给力,用到美国的技术比例较低,如果按照美国去年定的那个25%的标准线,台积电完全可以不受美国禁令的管制去给华为生产芯片。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想要把出口管制的技术标准比例从25%下调到10%。

然而,就在媒体放出消息之后,台积电随即做了一个内部评估,评估结果为:

14NM以上的制程,美国技术比率在15%以上,一旦修改技术比例的标准,台积电确实无法再为华为供货,但更先进的7NM和5NM工艺,美国技术的比率正好卡在了百分之9点多,依然不会受到美国的管制。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调整标准,台积电依然可以为华为代工高端芯片。

而对于制程工艺在14NM以上的芯片,华为已经有所准备。

比如荣耀Play 4T 这款千元机里配置的麒麟710A芯片,就已经找到中芯国际为其代工(生产制程为14NM)。

但后来发生的事,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

美国直接跳过了10%的技术比例,宣布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企业,但凡有用到美国的技术(去给华为生产芯片),都要受到美国对华为的出口禁令(哪怕比例低至0.01%)。

这就相当于美国在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对华为下狠手。

首先是芯片设计所需的EDA软件,99%依赖于美国三大EDA公司的技术,几乎不可能绕过去。

再比如生产芯片所需的机器设备,如果用到了美国的技术,也受禁令影响,这就导致中芯国际这样的中国公司,如果要给华为生产芯片,也要得到美国的许可才行。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制程工艺里是否能绕开美国的技术,尚是未知数。

其次,就算绕开了,芯片在生产的时候也离不了光刻机,而高端光刻机,目前全世界只有一家供货商——荷兰的ASML。

而ASML光刻机的光源,又用到了美国公司Cymer提供的技术 。

就像上面说的,高端产业要用到的技术和设备,往往是“你中有我,我有中你”的,在产业链中多多少少总会涉及到一点美国的技术。

根本不可能绕得开,至少现阶段是如此。

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这项规则,相当于绑架了半导体产业链上的所有公司,无论这些公司是哪个国家的,都必须遵守美国对华为的封锁措施。

这种做法霸道且恶毒,是要把华为往死里整。

所以接下来华为的处境会极为艰难。

回顾美国围剿华为的一系列操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华为越顽强,美国对其的打压就越厉害,吃相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美国最初并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难看,他们先是在暗中调查;

但是,当美国发现自己实在是抓不到华为的把柄后,就选择了跨国抓人,试图从华为高管的手里找到突破口;

之后,当美国发现一时半会儿无法把孟晚舟引渡过去,就顾不上脸面了,他们修改了自己制定的规则,对华为实施第一次的封锁;

现在,当美国发现自己对华为的围剿失败后,他们变本加厉,通过再次修改规则,把全世界所有的相关企业都绑定在自己这架战车之上,轰隆隆地驶向华为。

我们该怎么办?

别无选择,我们必须保住华为。

华为以一己之力,硬扛着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它发起的一轮又一轮打压。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甚至还对本土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起到了扶持的作用。

作为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真的很不容易。

这背后是何等的顽强和努力。

所以,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华为,华为都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中美科技战中的一面旗帜。

如果华为倒了,那倒下的将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还有全世界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信心。

要知道高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

如果像华为这样既有技术又有韧性的中国企业都倒下了,那以后谁还敢投资中国的高端产业?

投资者是不是会担心,扶持起来的企业会被美国轻易地捏死?

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中国的高端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升级怎么能实现?

如果中国无法实现产业升级,那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国家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高薪岗位,这一方面会加剧年轻人的竞争压力(多数人抢少数岗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即便忙死忙活,最后都只能拿一份微薄的薪水。

然后整个社会陷入“内卷化”的恶性循环。

我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这样的社会。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保住华为。

如果可以通过外交谈判保住华为,那最好不过。

毕竟美国现在的禁令是要求相关企业获得美国的许可才能给华为供货,而非一刀切式的禁止,所以还是会有谈判空间和回旋余地的。

当然,谈判必然要付出代价,如果是用一定的经济代价来换取产业升级的时间,我绝对支持。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能不能通过谈判解决,主动权并不在中国手里。

如果我们无法通过谈判解决华为问题,又或者美国以华为做要挟提出突破中国底线的要求,那我们只能拿出“亮剑”的精神来面对——

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我们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如果美国真的铁了心要搞死华为,那我们也可以对波音、高通等美国企业进行反制。

尽管这也会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但只有让美国感到痛了,才有机会把他们拉回到谈判桌前。

这也是以战促和的一种策略。

而最坏最坏的情况,就是技术脱钩。

但美国也会有所顾忌。

根据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报告,如果中美在事实上发生技术脱钩,将可能会导致美国半导体行业全球市场分额下降18%,行业收入下降37%,研发支出减少60%,就业岗位减少12.4万个,从而打破半导体行业良性创新循环,美国也将因此失去全球领导地位,并导致短期内韩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半导体领先者。

半导体产业是影响军民两用的核心产业,美国不会接受自己失去全球领导地位的。

所以,只要中国有拼搏到底的勇气和魄力,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也早晚会回到谈判桌前。

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决心和代价。

但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否则我们永远只能从事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然后永远被美国踩在脚下。

谈判考验的是智慧,亮剑考验的是勇气。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是考验我们智慧与勇气的时刻。

这也是站在历史转折点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既然如此,那就挺起胸膛,亮出宝剑,去迎接历史的巨变。

P.s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张飞横矛当阳桥的场景。

公元208年,当刘备一行被曹操的军队追击至当阳长坂桥时,张飞带二十名骑兵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厉声怒喝道:“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这是何等的勇气。

曹军无一人敢靠前,于是刘备一行顺利脱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